闽越国兴亡的考古拼图
分享
121011
福建地方史有一重要篇章,就是《史记》《汉书》所记载的汉初闽越国史。其国都东冶(或冶)在哪里?史学界素有福州冶山、福州新店和武夷山汉城三说。福建省文史馆文史研究院副院长欧潭生认为,屏山地铁考古工地和冶山附近多项考古发掘证实,冶山、屏山一带没有战国晚期至汉初的城墙遗迹,闽越王无诸修建的冶都只能在福州新店。
无诸立国
新店古城·东冶港
《史记·东越列传》记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秦时闽中郡为虚设,“弃弗属”。“及诸侯叛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所谓鄱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在灭秦战争中,无诸率领闽越兵归鄱阳令吴芮指挥,征战长江中下游,又由于西楚霸王项羽的自大,不承认无诸的“闽越王”称号,无诸等人只好“率越人佐汉”。

①福州屏山出土的余善宫殿瓦当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汉书》称‘都冶’)”。欧潭生说,请注意“复立”二字,说明战国末期无诸已在福州地区自封为“闽越王”,修建了“冶都”。
闽越国都城称“冶”,这在汉初诸侯国中独一无二,证明闽越国冶铁技术闻名天下。新店古城(在今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发现战国晚期炼铁炉,是全国最早的考古遗迹之一,表明先秦闽人欧冶子在冶山欧冶池开创了中国铁兵器时代并非虚言。从屏山地铁考古工地出土的铁锚,到武夷山汉城出土的大批铁器,也证实了闽越国冶炼技术的发达。

②福州屏山出土的龙凤呈祥万岁、万岁未央瓦当
1996年,欧潭生时任新店古城考古队领队,在那里进行了三个年头的考古发掘。根据城墙夯土结构、夯筑法,以及城内、夯土内、护城河底出土的陶器,断定新店古城城墙分三期,第一期始建于战国晚期,第二期为汉初进行的大规模扩建,第三期为唐、五代王审知治闽时补筑,即《十国春秋》所记“南唐师败,李仁达于古城乱兵发诸陵”的古城,延至宋代还在修补使用。当年在新店古城,欧潭生还可看到1米多高的唐、五代城墙遗址和8.8米宽的护城河。
新店古城分内、外两个城,内城东西宽310米、南北长287米,外城已探明的西城墙长达1030米。考古认定,闽越王无诸修建的冶城在福州新店古城。无诸是越王勾践之后,于楚灭越后的战国末期,率领部众来到福州地区,带来了越国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文化,自封为闽越王,并在新店修建冶都。
在发掘新店古城时,发现一座叠压在内城下的战国楚墓。这说明,先于闽越王无诸,来自湖南长沙的闽侯庄边山楚贵族已占领福州地区。根据闽侯庄边山九座墓出土的谷粒纹玉璧,只有长沙地区战国楚墓才有的事实判断,墓主人是直接来自湖南长沙的楚贵族。而后,无诸不仅控制了当地的先秦闽族土著,还战胜了盘踞在闽侯庄边山和新店古城的楚贵族。

③武夷山城村汉城万岁瓦当
2002年,在新店古城西南三山陵园对面的益凤山上,还发现一座甲字形汉初大墓。根据墓葬规模判断,欧潭生认为“显然是驻扎冶都的闽越王墓”。
汉初福州地貌图显示,新店古城一带为高台地,适合建城,并能守住陆路进福州的重要关隘。《史记·南越列传》说,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前后,南越王赵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闽越千人众号称王”。无诸死后,东冶即新店古城仅有“千人众”,曾被南越“役属焉”,这一说法可能有些虚浮,但也说明,汉初闽越国由于连年参加反秦战争和楚汉之争,国力不强,人口不多。欧潭生认为,这也许是三年考古发掘未能发现大量遗物的历史原因吧。
三年的考古发掘,也一直没有发现南城墙。“现在看来,汉初东冶港是个开放型港口,南边由水军把守,与对岸浮苍山(今福州七中所在地)高台地成掎角之势,控扼东冶港。”欧潭生说,鉴于无诸早在战国晚期就自封为闽越王,无诸修筑东冶港的历史应可追溯到战国晚期。
二王并处
汉代铁锚·万岁瓦当
无诸与汉中央王朝保持一致,与民休息。据清代《榕城考古略》记载,无诸死后埋在屏山南麓的王墓山,其子孙后代开始在屏山修筑宫庙。到了闽越国晚期,由于经济发展,军力增强,可以“围东瓯”“击南越”乃至“发兵拒汉”。

④武夷山城村汉城东城墙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余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