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民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均不发达,前线战场依然停留在一战的水准,双方投入兵力的多少交战双方通常情况下都是一清二楚的。
但是在台儿庄战役结束后,负责进攻台儿庄的日军指挥官却声称,国军部队在台儿庄投入的炮兵部队已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仅被日军炸毁的火炮便数不胜数。
城墙上的国军部队
然而实际上驻守台儿庄的部队,是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这支部队虽然也勉强算是中央军部队,但是追根溯源却是出身于冯玉祥老西北军。
孙连仲部虽然战力不弱,但最多只能算是杂牌中央军,即便在抗战爆发后扩编为集团军,其真实兵力也远远达不到集团军的标准,驻守台儿庄时更是仅有三个步兵师。
其实台儿庄战役时期的国军炮兵,是民国参谋次长白崇禧强行从第一战区程潜麾下,调走支援台儿庄的中央军独立炮兵团张广厚部。
华北国军
不过张广厚团虽然在国军部队中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但对于日军炮兵来说却连开胃小菜都算不上。
张广厚麾下火炮名义上是德国克鲁伯野炮,但实际上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兵工厂生产的山寨货,不仅射程和威力不达标,数量也只有区区十门。
反观台儿庄战役时期的日军炮兵,日军部队为了增强火力,在台儿庄集中了半个旅团的重火力部队,以至于日军炮兵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步兵。
缴获日军物资
孙连仲为了守住台儿庄,除了白崇禧强行索要过来的独立炮兵团外,也彻底将家底翻了出来,将手中最后的部队,一个独立旅和两个新兵补充团派到了台儿庄。
而且更为糟糕的是,张广厚团虽然是炮兵,但是炮弹数量却着实不多,一门大炮仅能配发几十发炮弹,连日军一个基数的数量都不够。
张广厚深知自己的炮兵部队根本无法和日军相比,如果硬拼最多只能让日军炮兵多浪费几发炮弹而已。
台儿庄内废墟
为此张广厚突发奇想,使用游击战法和日军进行炮战,他下令在炮兵阵地上设置两道真假阵地,前方的一道使用在附近村落收集起来的木制抽水机。
在经过一番伪装之后,配上了架子的抽水机在望远镜中看上去和真的火炮几乎毫无二致,随后张广厚再将真的火炮设置在后方,每次打上几发炮弹便赶紧把火炮拉走。
日军炮兵指挥官,每次听到国军火炮开火,便用望远镜寻找国军的炮兵阵地,然后再指挥炮兵进行还击,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炸毁的其实只是一堆木头架子而已。
国军炮兵
等到日军炮兵兴冲冲的将炮口再次调转向台儿庄时,张广厚再如法炮制地打上几发炮弹,如此一来日军炮兵的战绩便显得十分惊人。
短短数日之内,日军便消灭了海量的国军“火炮”,日军指挥部甚至认为蒋介石已经孤注一掷,将周边所有的炮兵部队全都集中到了台儿庄地区。
当然张广厚如此打法,想要取得什么像样的战绩也是天方夜谭,最多只能牵制一下日军的炮兵部队,而且时间一长总会有露馅的一天。
赶赴前线的国军部队
就在张广厚苦思无策之时,白崇禧再次发力,他借助自己的职务为台儿庄的国军调集了几门真正的德造卜福斯山炮,这种山炮最大的特点便是射程足够远。
淞沪会战时期,卜福斯山炮曾令日本海军闻风丧胆,赢得了“神炮”的美誉,卜福斯山炮抵达台儿庄后,日军后勤部队的运输车队便倒了大霉,常常被炸得体无完肤。
如此一来日军便对国军炮兵数量众多一事深信不疑,日军指挥官无奈之下只得下令炮兵暂时退场,将希望寄托于坦克部队之上。